資訊科技教育

 

資訊科技學習是一個重要的領域,透過不同的課題和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許多學習機會。這些機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還能幫助他們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在資訊科技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如何使用各種科技工具和軟體應用程式,解決問題和創造新解決方案。此外,學習編程幫助學生發展創造力、邏輯思維和合作精神,提升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方面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方向

  1. 透過電腦課,提升學生應用電腦及其他流動裝置的能力。
  2. 透過電子學習,提升學習動機及自學能力。
  3. 與其他學科合作進行跨科學習活動,加強學生不同共通能力。
  4. 資訊科技素養及媒體素養的培育,幫助學生適應日益數位化的社會,並更好地利用科技來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媒體素養的培育能夠幫助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媒體的影響力,從而更有效地運用媒體來傳達信息和表達觀點。

學校的資訊科技教育目標:

  1. 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社會不斷進步,要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便要使學習脫離傳統的框框。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必需加強,以致他們可在日常授課時間以外進行自學,充實自己。為此,學校會在電腦課介紹有用網站的使用、搜尋器示範、網上討論、內聯網應用、中文輸入法、文件編輯及專題研習方法等實用技巧,使學生自學能力得以增強。
  2. 改善學習環境:學校除購置足夠的資訊科技設施,以供老師及學生使用外,更已經在全校鋪設無線網絡及安裝電子白板,以推行電子學習。
  3. 加強教師的資訊科技能力:為推行電子學習計劃,教師需更純熟運用資訊科技設備作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為此,我們會鼓勵教師多參與教統局舉辦的研討會及工作,亦同時舉辦校本培訓、觀課及教學示範,藉此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及教學法的演新學習。近年本校老師多次受不同的團體及組織邀請,為業界不同學校同工分享電子學習經驗。
  4. 加強學校、家長及學生彼此間的溝通:本校希望透過資訊科技的更新及提升,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幫助家長提升資訊科技能力,藉以解決數碼隔閡的問題。本校持續開設親子電腦培訓班及資訊科技認知講座,鼓勵家長與子女一同學習,發展親子共融的關係。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家校合作,學校可藉此向家長報告學生的行為及學習進度,鼓勵家長擔當子女的支持者及激勵者角色。
  5. AI人工智能學習:平台能分析學生對不同學習重點的掌握,貫徹拔尖補底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同學皆能受益。為此,我校率先在小三及小五推行試驗計劃,學生們能於課餘利用學習平台自學。系統會根據學生的表現安排較容易或更具挑戰性的題目,確保學生學有所得,為學生帶來更有意義的學習體驗。
  6. 加強Google for Education雲端的應用使資源共享,藉此減少教師的工作量的同時,亦可使教師多作網上教學交流,更促進了學生於課餘時間自學。 更有效地整理及分配資源:整本校已經透過Google for Education雲端服務建立一個簡單易用的分享平台,幫助教師及學生使用學習資源,節省不必要的搜尋、整理時間,令備課及學習便有果效。
  7. 整理行政資源:本校亦希望將全校資料,包括學生、教師、行政及一些特別資料數碼化,以至在學生、教師及職員需要時,能得到最快、最合適的幫助。

電子學習:

  1. 推行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是透過電子科技令學習更有效益,而高效的學習並不局限於課堂內。電子學習利用科技打破空間的限制,讓學習更有效益,並將學習與科技結合,透過各種科技的輔助,提升學習成效,讓學生終身受用。科技融入學習,最終讓科技、學習、生活三者結合,是終身學習和全人發展的重心。
  2. 本校已於2015-16年度開始於不同級別開設自攜裝置(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電子學習班,讓同學透過電子平板進行學習,不但增加了同學的的學習興趣,教師透過Google Classroom 教學平台將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及資訊傳遞到同學習者的設備,同學進一步在與教材、與教師及與同儕的即時協作(Collaboration),不僅有效提升同學資訊科技能力及知識,更大大提升同學的協作的能力

 

編程及運算思維教育:

編程教育除提升學生創意之餘,更有助培養學生的解難能力。本校早於2014-15年度於電腦科課程中引入Scratch,其後更加入App inventor手機程式設計。參與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後更成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的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Coding Education計畫重點發展小學,在四至六年級開設機械人編程課程,使用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共同發展及提供的課程與教材。

 

電子學習模策略圖(參考教育城):

 

資訊科技設施:

  1. 課室電腦:本校有24個正規班房及8個特別室(包括音樂室、視藝室、英語活動室、圖書館等),全都具備電腦及投映機設備,方便於課堂上電子學習。
  2. 電腦室:本校有一個可供40名學生一人一機上課的電腦室,供學生於電腦課、課外活動及課後自由時段使用。
  3. STEM編程教室:本校有一個由賽馬會資助興建,供學生學習編程及機械人操控的學習室,以發展學生的運算思維作目標。
  4. 校園電視台:本校透過優質教學基金撥款,於校內建立校園電視台,借助校園電視廣播,提供讓學生發展多元智能的空間,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參與短片製作,從幕前演出到操作器材進行拍攝及剪接等,讓學生發展多元能力。
  5. 3D 打印教學實驗室:本校與其他機構合作,於校內建立3D 打印教學實驗室,希望藉教授使用3D 打印技術,發揮學生創意及提升學習動機。

其他設施:

  1. 電子白板:全校各班級已安裝電子白板,為老師教學及學生多元化學習帶來便利並提升教學效能。
  2. WIFI無線網絡:全校已安裝無線網絡,提供高速互聯網接,為學生進行電子學習時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3. 學習平台:本校設有學校網頁、內聯網及Google Classroom教學平台,供老師教學及學生自學所用。
  4. 電子學習平台:本校善用電子學習服務平台如Kahoot、Nearpod、Wordwall、Highlights等,配合教師精心製作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即使課堂以外仍能持續學習
  5. 平板電腦 :本校能同時提供超過四班的同學使用iPad平板電腦電子學習,讓學習形式更具彈性。
  6. VR眼鏡及虛擬實境器:本校在不同科目中利用虛擬實境技術營造出生動、互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更加主動參與學習;在常識科中透過VR眼鏡,讓同學可以在課室中就能夠享受到各種旅遊體驗及感受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和文化,不出門也能夠暢遊世界。